广告

都在谈数字货币,TA到底有什么投资价值呢?

2018年3月28日,人民银行召开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稳步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研发。”随后央行公布的一篇工作论文中也提到,“央行数字货币有利于负利率政策的实施。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团队。

2015年初,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等展开了深入研究。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表示,数字货币仍应基于现行现钞发行和回笼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机构”二元体系来完成。但货币的运送和保管发生了变化: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成了电子传送;保存方式从央行的发行库和银行机构的业务库变成了储存数字货币的云计算空间。最终,数字货币发行和回笼的安全程度、效率会得到极大提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2018年全国货币金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表态,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方面一锤定音。

但无论是从技术角度还是安全等角度来看,央行数字货币从探索到发行,再到被人们接受,仍然任重道远,短期内还难以对货币政策、支付模式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未来的大国竞争需要建立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定向智能武器之上。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基石的数字货币亦是大国竞争的重点。把实物货币转为数字货币的梦想已在民间率先发力和试验,作为货币当局,中央银行奋起直追,意义重大。

各国都在密切关注数字货币,为什么中国央行这个时候推出数字货币

1、各国央行都对数字货币关注度很高,有的央行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究,还有是推动一些领域场景的落地,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到在未来全球的货币体系、货币的概念、货币的范畴,很可能受到新型数字货币的冲击和影响。虽然说这个过程还比较遥远,但是现在大家都动起来了,那么作为我们国家的央行来说,在未来日益复杂的格局当中,也试图抓住时机,多做一些探索、多做一些尝试。

2、央行在近两年投入了大量人员、精力、技术储备来进行法定数字货币应用场景的探索和尝试。

3、对数字货币、区块链热了几年的时间。但是最为重要的落地场景、应用场景方面还有所不足。央行作为我们国家金融稳定、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在数字货币、区块链落地当中要起到推动作用。

而从全球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这种数字技术,将改变经济体系特别是改变交易模式,同样在金融行业,未来的金融更多是数字技术推动的一种数字经济。在这样全球交易模式发展变化的时候,作为金融监管商局和货币监管发行商局必然要适应金融模式的变化。

数字货币

对银行来说,央行年初的正面表态与方向性指引使数字货币成为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最值得期盼的商业契机。

首先,一旦数字货币进入流通,同业间结算和银行内部的资金转移和结算都将大大受益于点对点实时交易的特征,使得过去在交易类系统和清算类系统方面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可明显节省。

其次,由于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银行花费在如反洗钱、反欺诈等合规验证和审计方面的成本将大幅降低。

最后,货币数字化以后将带来一场支付行业的重新洗牌,银行将有新一轮的机会构建支付市场新格局。

跨境支付与结算

中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跨境贸易业务规模庞大,近年随着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的深化,企业层面(B2B)的跨境支付与结算业务将是一个重大的市场契机。

加之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的跨国支付与结算产品和方案,对于加强中国贸易型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15年全中国涉及经常类项目跨境支付的结算量约为8万亿元人民币,试想每笔跨境交易成本如果下降40-50%,对包括银行在内的跨境支付结算参与方都会是巨大的额外收益。

但对于未能及时转型,单纯做跨境结算,依赖手续费作为主要收入的中转银行来说,则有被科技所颠覆的危险。

供应链金融

目前国内贸易融资市场已达到10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可增长到20万亿元。然而在可观的规模和增长背后,是由于交易流程复杂,参与方众多,自动化程度低等原因造成的高成本、低收益现状。

在利率市场化给银行带来的盈利压力下,区块链技术应用在贸易融资业务上不仅带来非常可观的成本节约,更能够将交易流程大大简化和自动化,从而提升了交易效率,减少资金闲置成本,降低交易与结算风险,优化客户体验。

区块链带来的投资机会

作为虚拟货币的主要载体,区块链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也会给我们带来投资机会。数字货币受到追捧和宠爱,也由于当前全球市场中没有真正的“世界货币”。虽然当前美元是国际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欣然接受美元作为世界货币。

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表示,世界货币应该是像黄金一样,具有“去国别化”的特点。数字货币甚至可以视同于金本位时代的黄金,未来有望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般等价物”。

国内金融机构在选择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时,更应结合国内宏观经济背景、政策导向、金融体系面临的主要痛点和问题,寻找最具有突破性,提升效率最明显的应用场景作为切入点。

相关文章